颜色:多彩的古代世界讲座

发布时间: 2023-09-15 阅读量: 15

2023915日,在科大东区2105教室迎来了本学期通识教育系列讲座的第一讲“颜色:多彩的古代世界讲座”,本次讲座由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副教授、博士生导师范安川主讲。该讲座同时也是的本校通识教育课程《格物——中国古代的物质、文化与技术》的迎来了第二课。——“颜色:多彩的古代世界讲座”,在科大东区2105教室圆满举办。参加本次的与会者包括有校通识教育中心主任、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执行主任钮卫星教授、,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教师及《格物》课程联合发起者王娟老师、王安轶老师、张楠老师,以及众多热衷学术的科大同学。本次讲座以希腊雅典卫城、罗马以及中国三星堆文物为切入点,结合最新科技分析研究,为同学们展示了前所未见的多彩古代世界,激发了他们对古代物质、文化和技术的深刻思考。


讲座的引导环节由钮卫星教授主持完成。钮老师介绍了把通识课程《格物——中国古代的物质、文化和技术》的一次课程开设成为全校通识讲座的初衷,即让优秀的通识课程面向更多的受众,为丰富科大同学的文化生活,提升文化素养,为科大注入更浓厚的人文氛围,实现通识教育的全面育人目标。钮教授强调,“格物致知”是中国古代儒家哲学的重要思想,这一概念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结合,通过观察、实验、研究物质世界来获取知识,提高认知水平和智慧。他解释,“格物”作为课程标题,强调实践、跨学科性、批判性思维和人文教育的重要性,旨在培养具备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学生,能更好地理解世界、取得成功,并提供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工具。钮老师表示,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受益,像这样的通识教育讲座将会坚持办下去。

图一 钮卫星老师

范安川老师以三个引人入胜的主题串联整个讲座,分别是:一、煌煌灿丽的金;二、只此青绿的绿;三、洗尽铅华的白。他首先通过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金属面具照片,从希腊、埃及到中国,引出了今天讲座的核心主题——色彩。范老师解释,黄金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制品之一,公元前约6000年,保加利亚发现了一批超过100件精美的黄金饰品,标志着人类文明的早期兴起。这些饰品不仅在工艺上精湛,还反映了人类对黄金这一耀眼金属的早期追求。范老师阐释金色象征着财富和奢华,同时也代表了早期文明对色彩的赋予意义,以及对美与繁荣的追求。

图二 范安川老师

随后,范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青铜器的精彩历史。他指出,中国的青铜时代标志着青铜器的繁复使用,可能是世界上青铜应用最广泛的地方。通过范老师的生动讲解,同学们了解到青铜器最初是黄色的,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,逐渐变成了青绿色。范老师展示了青铜器的独特之处,使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古代中国文明。


范老师还引入了古希腊和古罗马雕像以及中国兵马俑的色彩历史,解释了它们如何从五彩斑斓转变为今天单调的白色和土色。他强调,这些文物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内涵,唤起了同学们对中华文明的热爱和思考。

图三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

图四 兵马俑的色彩复原

在互动环节中,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富有深度的问题,讲座在友好而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。此次《格物》讲座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窥探古代世界多彩面纱的窗户,唤起了他们对古代文明和科技的浓厚兴趣,取得了圆满的成功。

图五 教室全景


上一篇:下一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