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28日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区第五教学楼5107教室成功举办第56期通识教育系列讲座《元宇宙之数字人:虚拟员工、数字永生与人类的终极未来》。本次讲座由科技传播系副教授张燕翔老师主讲,通过理论解析与场景化演示,系统梳理数字人技术发展脉络。
讲座聚焦元宇宙核心要素“数字化身”展开论述。张老师以科幻电影《阿凡达》的“Avatar”概念为引,结合虚拟社交、游戏角色定制等日常应用场景,阐释数字化身份在元宇宙构建中的基础作用。通过对比分析数字替身、数字人与虚拟人的技术特征,厘清三者在交互维度、智能水平及功能定位上的差异,并援引行业案例说明其当前在影视制作、智能服务等领域的实际应用。在探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(AIGC)议题时,张老师既剖析了算法优化、数据安全等技术瓶颈,也针对数字伦理、法律权责等社会性挑战提出思考。
为增强教学效果,张老师在播放涵盖虚拟人制作流程、AI手语翻译等场景的科普视频外,更现场演示ReadyPlayerMe等数字人开发工具的操作逻辑,直观展现技术落地路径。这种多维度的知识传递方式,有效打破了学科认知壁垒,启发学生从技术实现、人文关怀、产业应用等层面审视元宇宙发展。
本次讲座通过理论阐释与案例演示相结合的形式,带领同学们进行了一场跨越虚拟与现实的思想遨游。张老师以深入浅出的讲解构建起数字人技术的认知框架,生动展现了元宇宙时代人机交互的多元可能,为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提供了观察元宇宙发展的新视角。